紡織產業作為傳統產業,通過技術升級、工藝創新,擺脫“高污染、高排放”的弊端,可以成為先進制造業。
一是推動省級層面棉花管理體制改革。參考稅務數據,按各企業真實用棉量分配棉花進口配額。加強對紡織企業的指導,對行業內具備比較優勢的領軍企業,給予適當的配額傾斜或國內棉用棉成本補貼。
二是設立省級印染產業園區。選擇合適地區建立規范、統一的印染產業園,實行持證落戶政策,建立動態管理系統,實時監督環保指數。引入先進印染技術,逐步實現印染零污染、零排放、高附加值、柔性化生產。
三是鼓勵紡織產業做大做強。鼓勵通過兼并、資產重組等方式擴大企業規模,培育行業龍頭性、領軍性企業;降低紡織業申報技術改造補助的固定資產投入門檻,為中小型紡織企業的技術升級松綁,引導傳統產業不斷轉型升級、創新發展。
四是改善紡織企業融資環境。制定專項政策,為紡織企業進入直接融資市場創造條件,適當放寬對紡織中小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審批權限。構建“保險+信貸”銀保合作模式,形成紡織業中小企業融資保險栓。鼓勵各級各類金融工具大力創新貿易融資和信貸產品,進一步提高紡織服裝中小企業的有效信貸覆蓋率。